佛博乐新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回复: 0

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特”在哪儿

[复制链接]

3

主题

7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2-12-14 14: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于淑杰(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




[编按]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在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世人几乎天天都在看、都在谈论俄乌的这场冲突,但又有几人说得清,俄罗斯为什么把这一行动称作“特别军事行动”、它究竟又有什么特别之处?为此,我们选发于淑杰老师的研究成果《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特”在哪儿?》以飨读者。
于淑杰系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外国军事研究所专业技术大校待遇5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军事科学院“优秀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作战理论、军队建设等,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出版专著26部、译著25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代号为“保卫顿巴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为实施此次行动,俄首先在法理上进行了充分铺垫:先是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共和国“独立”,而后与其签订《联盟国家友好互助条约》,并以此为依据接受两个共和国的出兵请求,派维和部队为其提供和平保障,这一系列动作均是为了彰显俄军“师出有名”及其行动的正义性。尤其是在军事行动的称谓上,俄军进行了精心设计,始终称其为“特别军事行动”而非“战争行动”,始终不对乌克兰正式宣战。其深层原因十分显见:
一是不给敌对国家和反俄势力提供口实,避免国际社会给俄贴上“侵略主权国家”的标签,保持俄维护和平的国际形象;
二是避免国际社会给普京扣上“战争犯”恶名,使总统可以摆脱《战争法》的束缚,且一旦行动失利可逃脱战争罪责;
三是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不想让军事行动升级、扩大,将军事行动严格限定在乌克兰境内,将俄乌之间的冲突矛盾塑造成东斯拉夫民族兄弟之间的内部矛盾,防止他国进行干涉。
实际上,类似的策略,在俄罗斯使用军事手段解决国内国际矛盾时已是司空见惯。如俄军出兵车臣时,将“车臣战争”命名为“车臣特种战役”;俄发动俄格战争时,称之为“强制维和行动”;收复克里米亚时,称为“克里米亚回归”;出兵叙利亚时则称为“俄军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总之,就是要回避使用“战争”二字。



关于“Специальная военная операция”的翻译,目前国内约定俗成的译法为“特别军事行动”。其实,从军事术语角度来说,译成“特种军事行动”更为贴切。俄军关于特种行动有专门的定义,即指由临时组建的军队集团、强力部门所属部队和机构,按照统一的企图和计划同时或依次实施的,在目的、任务、时间和地点上协调一致,且相互关联的战斗行动和保障行动的总称。其目的是,稳定军事政治局势、防止可能针对俄及其盟友的侵略行为和发生反宪法或非法武装暴力行动。
俄军发动此次行动,就是根据之前俄声称掌握的有关乌军计划进攻乌东地区的战争证据,为了稳定该地区的军事政治局势而实施的一次先发制人的“特种军事行动”。这一点从俄军行动开局使用空降兵偷袭安东诺夫机场并企图以此为基地突袭基辅的行动得到充分证明。它非常类似于1968年苏军空降兵突降布拉格机场、1979年苏军空降兵突袭阿富汗喀布尔机场并击毙该国领导人阿明的特种行动,因此,将俄对乌行动译为“特种军事行动”似更符合俄军本意。



然而,由于俄军开局失利,被迫放弃旨在速战速决的“特种军事行动”,转而开始实施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堑壕战,在这种情况下将其称为“特别军事行动”似乎又变得顺理成章。况且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确有“特别”之处。那么它到底“特”在哪儿呢?
一是作战目的特别。
此次俄军的作战目的是在乌境内实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和“中立化”目标。所谓“去军事化”,就是要摧毁乌境内的军事基础设施,削弱乌战争潜力,解除乌政府武装;所谓“去纳粹化”,就是要推翻乌现政权,打击乌境内的纳粹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和极右翼势力;所谓“中立化”,就是让乌奉行中立政策,不再谋求加入北约,不在俄与美西方之间选边站队。
关于上述“三化”目标,普京在开战当天的电视讲话中就加了明确的注脚,称“此次军事行动的目标是保护8年来一直遭受基辅当局欺凌乃至种族灭绝的人们”,俄“将致力于乌克兰的‘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并将那些对包括俄公民在内的平民犯下无数血腥罪行的分子绳之以法”,俄“不会侵占乌克兰领土”。从“去三化”的目标可以看出,俄设定的目标具有较大的弹性,既可将行动限定在乌东地区,也可扩大到能力所及之处(如乌南、乌中);既可遏制乌反俄政策对俄构成的现实威胁,阻止乌加入北约和发展核武器,防止乌伺机“夺回”克里来亚和对乌东地区发动突然袭击,也可顺便达成反美反霸、反北约东扩、避免与强敌发生正面碰撞的目的。



二是作战对手特别。
俄直接作战对手是东斯拉夫民族兄弟。俄乌之间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文化联系,俄视乌首都基辅为俄历史、文化、宗教的发祥地。普京曾说:“基辅是俄罗斯城市之母,俄乌之间有着传统的血缘关系”“乌克兰对于俄罗斯来说,不仅是一个邻国,更是俄罗斯历史的一部分,是俄罗斯的同志和近亲”。这注定了俄在行动过程中要顾及民族感情,尽力采取克制措施,而不会像美国打伊拉克、南联盟那样,实施地毯式的无差别轰炸。



三是作战地域特别。
乌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按普京的说法,不仅顿巴斯属俄,乌整体也属俄。乌现有版图是由沙皇、列宁、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等不同时期“赠送”苏联领土后“拼凑”出来的一个国家。因此,对俄来说,在乌境内作战有种境内作战的感觉。俄对乌地理、地形、地貌非常熟悉。乌位于东欧大平原,95% 领土是平原或丘陵。
历史上,无论是1812年拿破仑入侵沙俄,还是1941年纳粹德国闪击苏联,乌都在较短时间内被占领。加之俄乌陆陆相连,跨境作战无天然障碍、后勤补给困难相对不大,同时俄对乌境内拥有的大量苏联时期建造的各种地下工事了如指掌,因此俄对控制和制服乌信心十足。然而正是这种所谓的“知彼”却让俄军犯了过于轻敌的错误,导致初战节节受挫。俄未曾料到乌军经过北约8年的武装和培训,已拥有20万精锐部队,并在美北约卫星、侦察机、预警机、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装备赋能加持下,拥有了较强的信息化、智能化作战能力;未曾料到乌军民抵抗意志这么顽强;也未曾料到美北约以背后操控的介入方式与乌军平行作战。



四是作战方式特别。
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攻心为上、夺城为下,“兵心一体”。受作战对象同宗同源和国际舆论道义压力等因素影响,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表现出“政治约束军事”的鲜明特征。打击目标上,打军不打民;打击方式上,初期慎用重武器实施全面攻击,多采用高精度武器定点清除关键目标。在乌军将重装备配置在居民区、武装人员与平民混杂时,俄军则一般会放弃强攻。行动方法上,对于乌首都基辅是封困为主、围而不打;对于工业重镇马里乌波尔、哈尔科夫,是全面包围、逐点清剿,尽量避免误伤误炸;对乌东重兵集团,则是围而不歼、重在迫降,同时开辟人道主义走廊,设置军事行动静默期,为疏散平民创造条件。



综上,在俄乌冲突拖延近半年之际,回头看,尽管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战略设计”看似很周全和充满谋略,但现实却与之相去甚远。由于美西方的霸权本质和与俄的旷世恩仇,其对俄所做出的任何“合法性”“正义性”解释根本不屑一顾,而是怀着弱俄灭俄的目的,利用其垄断的国际话语权将俄称为“侵略者”,拉拢全球140多个国家在联合国谴责俄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对其实施最严厉的制裁,同时在背后全力支持乌克兰与俄对抗。在这种情况下,俄旨在速战速决的“特种军事行动”最终演变成持久消耗的“特别军事行动”,亦属必然。
(原载于《外国军事学术》2022年第2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聆讯新闻网

GMT+8, 2025-4-19 17:19 , Processed in 0.10922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