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网首发原创,长篇连载第一篇
普通人想要了解财经新闻,财经类自媒体经常要从财经网站选取合适的新闻来做内容,那么各大财经资讯类网站有何特点呢,本文试图做一个梳理。
一、整合新闻服务于炒股、基金等用途性强类,用户数量最多
1.东方财富 服务交易的资讯聚合
此类网站的资讯主要来源于第一财经、证券时报、券商中国等媒体,网站的东方财富研究中心每日会在股市开盘、收盘时发文点评,就交易情况及当日热点进行汇总。会建立专门页面聚合热门话题,如:资本市场半年报、深圳楼市迎重磅调控。
页面布局的主要栏目有14个:
沪深股市 财富导读 数据 公司聚焦 全球市场 观点评论
视频 专题 社交(股吧 财富号 博客)基金理财(基金资讯、基金研究)沪深股市 全球市场·商品 理财(银行 保险 债券 信托) 财富生活(创业 人物 科技 汽车)
访问数据:预估日均IP≈102,000预估日均PV≈408,000
注:本文此类相关数据均来源于爱站网
2.同花顺 定位类似东方财富
该网站增加了一个比较特殊的“个性化推荐”栏,右测增加了24小时热评榜、今日点击排行,可以帮助把握情绪热点,发掘网友神评,增强互动性。
页面布局的栏目19个:
投资机会 财经要闻 产经新闻 研报精选 投资工具箱
百家论股 股市学堂 港股 美股 新三板 债券
基金要闻 热销基金 黄金要闻 期货要闻
热门圈子 圈子精选 理财 外汇
访问数据:预估日均IP≈102,000预估日均PV≈408,000
3.金融界 泛财经类内容增加
该网站在股票类资讯方面做了优化,看起来没有那么密集。并且增加了商业、科技、汽车、房产等话题。热点追踪、环球视野等小栏目值得关注。
页面布局的栏目25个:
要闻 股票 上市公司 宏观产业 理财
要投资 大盘策略 投资焦点 上市公司 主力研报 博客论坛
要理财 投资理财 基金私募 保险 银行 期货·外汇 信托·债券爱生活 商业 科技 优车客 房产 区块链 消费
二、偏官方类,自身生产内容程度高
4.第1财经和财联社
这两个网站的首页布局较为简单,第一财经主要专注于即时的直播。
财联社的首页展示了部分资讯解读,安排了热门文章排行榜,很多内容被安排在了要闻、股市、环球、公司、券商、地产、金融、汽车、科创版中,需要再次点击进入下一页面,内容多为原创,质量较高。
三、门户网站类,自建栏目专题增加
5.新浪财经 门户网站财经内容代表
增加意见领袖和财经自媒体联盟栏目,既有专家视角,又有传统观点。今日热文值得关注。
页面布局的主要栏目:
要闻 意见领袖
证券 公司观察 期货外汇黄金债券
产经 排行榜(新闻 证券 理财 博客) 理财新趋势
财经要闻 ——国际财经 国内财经 公司 产业
证券·基金——个股点评 大盘综述 股市评论 博客看市 基金市场 基金看市 私募基金 基金博客
投资理财——银行 外汇 保险 贵金属债券 综合理财 期货
博客——人文财经 经济时评
6.搜狐财经 与 网易财经
搜狐智库在财经评论和搜狐有名堂栏目发表专家观点和访谈类文章值得关注。
网易财经的原创栏目网易研究局、商业、清流、号外、大师均有所创新。
二者的财经内容中,自媒体内容显著增加。
三、论坛爱好者类,互动性强
7.雪球网
用户在这里发布动态与文章,大V的观点有着独特视角。今日话题栏目有很多个人投资者的文章,可读性强。官方运营的数个账号会对优秀文章和创作者进行单独推荐。股票基金保险都有涉及。
8.爱股票
内容官方精选+高手分享,专注于股票。
四、单一内容类,垂直性强
类似于中国基金网,此类网站多为官方运营,专注于某一行业的动态。如果自媒体是从事特定行业分析,可以对此类网站进行关注,但是普通财经自媒体不需要这样做,因为有价值的特定行业新闻会被前几类网站筛选出来,平时无需过多关注耗费精力。
大致的总结到此为止,财经网站还有很多,上述几类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移动时代到来,现在年轻人大多在手机上看新闻,通过百度指数我们可以发现,
移动端搜索指数(以东方财富和新浪财经为例)加在一起有10万左右,pc端搜索指数加在一起有2.5万左右(注:这里不思考百度在构建搜索指数时是否将输入法数据及搜索框数据进行何种考量)。
门户网站的财经资讯消费者多在40岁以上,20-39岁人群多通过本文所说的第一大类了解财经资讯
(本文暂不附图参考)
移动端的互动性更强,文章的浏览数据更公开,这些都可帮助创作,但是对于喜欢在电脑上看新闻的人来说,看着电脑更舒服,并且许多内容不会进入移动端。
今天的文章先到这里,后几篇聚焦以下话题:
当财经资讯通过移动端进入用户手中时,会发生哪些特殊变化?(内容产品经理的考量?)
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内容平台又会给财经媒体生态带来哪些冲击与变化?(特殊领域的出现和特殊个体的发展)
非财经资讯类APP又是如何通过运营财经内容社区来达到自身目标(以支付宝、XX银行app为例进行分析)
自言自语:后续将会在不断探索过程中修改丰富本文内容,并尝试进行其他分析。 |
|